滿月🌕的今天,情緒也滿滿嗎?
來聊聊近期最夯的電影-- #婚姻故事。(無雷🎬)
.
主角—查理和妮可在眾人眼中,無論外貌或性格都是極度相配的神仙眷侶,關係卻在多年後急轉直下,讓兩人決定忍痛離婚。
.
整部片就圍繞在一個命題:「為什麼這麼相愛的兩人會離婚?」
.
我猜這齣電影之所以能引發強烈共鳴,是因為當中沒有人是反派,也沒有人是受害者,它立體描繪每段關係都會遇上的衝突,讓兩個人從熱戀期的如膠似漆、水乳交融中,回到「我」與「你」,驚覺,我們竟有如此大的差異。
.
但此時才是感情真正的開始,如何在「我」與「我們」之間,找到平衡點?該追求兩人沒有縫隙的融合,還是該保有自我?
.
而這些問題並沒有正確解答,解答只存在於你們兩人之間,需要耐心地溝通,譜出屬於你們的方案。
.
劇中,一開始的相愛背後,已隱藏了太多「不說」,最後累積到「不知怎麼說」或「一說就得吵」。
.
查理和妮可瘋狂地互罵,把最難聽的氣話、詛咒全用上了,直到他們不想再吵,似乎無解了,才決定協議離婚。
.
「那伴侶間是不是不要吵架最好?」
.
其實,吵架真的不可怕,也並非關係終止的主因,反而是 #吵不到位,盡吵些皮毛瑣事,不敢深入討論關係的質地,才會讓彼此的誤解逐漸加深。
.
關係大師 #薩提爾 曾提出 #一致性溝通 法則,想吵場好架,得包含以下五大元素:
.
一、#尊重彼此差異性
我們都是在不同家庭、文化、經驗下長大的個體,有差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,但很多人會因為對方跟自己想法不一樣,就立刻判讀為「你在跟我作對」,忽視彼此正因為差異才相愛,跟我們一模一樣的人是無法帶來驚喜與拓展眼界的。
.
二、#分享內在真實感受
小心情緒太激烈時說出的話語,可能會帶來無法復原的傷害性,因此平時我們就得接觸自己的情緒與真實感受,先裡外一致,才有可能對他人展現一致。
.
三、#表達自己的渴望
有些人害怕表達心聲後,另一半會不高興,進而壓抑、忽視自己的渴望,久而久之就會像女主角妮可一般,認為丈夫從來不問自己想要什麼,而在婚姻中遺失了自己。所以我們不能再抱有 #嬰兒式的幻想 ,期待另一半成為肚子裡的蛔蟲。講出自己的渴望,是我們的責任。
.
四、#說出心中的顧慮與脆弱
在一開始交往時,總想在對方心中保持完美的一面,任何不安全感通通隱藏起來,假裝自己很好。但情緒是不會因此消滅的,不安全感可能會轉變成懷疑、抱怨與責怪,而讓對方更加摸不著頭緒,因此展現脆弱是必要的,這也是關係深化的必經歷程,將自己攤開,雖然有點可怕,但值得一試。
.
五、#在伴侶前做真實的自己
第五點的前提是,你有在不斷地認識自己嗎?請試問自己:「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?」「我想要怎樣的感情關係呢?」你才能曉得自己要什麼。愛對方,也同時成為自己,才不會變成瘋狂索討的黑洞怪獸。
.
冷冷的12月,好適合和伴侶窩在家、一起看這部片。試著放下對他多年的成見,甚至將他當成新認識的對象,真誠、好奇地詢問與討論,試試看,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吧~
.
#昕理師說電影 🎬